原创性与自我更新能力是艺术家保持艺术敏感度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新世纪以来,艺术在缤纷绚彩的繁荣背后已显露出一定的停滞与危机。传统水墨画所遭遇的困境在上个世纪末业已引起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但油画在看似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着的原创性缺失的危机却被艺术市场的繁荣所掩盖,至今并未引起艺术界足够的重视。因此,艺术作品要拥有不竭的创作活力与动力,如何避免艺术语言的重复与机械复制就成为当代艺术家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尽管如此,历史中,艺术发展的每个时代总有一批人善于思索、敢于挑战,勇于在死胡同中独辟蹊径,旅外艺术家徐鸣就是这样一批探险家中的佼佼者。收藏家风的影响、文革时期在新疆13年写生的经历、1980年至今的国外生活,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得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而不被其束缚,吮吸西方现代现代派绘画的营养而并未随波逐流。他始终保持着原创性与创新力,这不仅体现在师造化的绘画方式上,更在绘画语言的革新与主体意境的创造上有着非凡的表现。
摄影的发展与图像的普及对传统中西方绘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家不必为了创作一幅风景画而跋山涉水,触手可及的大量图片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模板与范式,但这便利的趋向却是传统绘画精髓的逐渐模糊与消解。徐鸣深得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理,理性地看待图像对于艺术创作的利弊,始终坚持师造化以得心源的创作之路,这就使他避免了当代绘画作品过度“图像化”和“科技化”的通病,而是于酣畅淋漓中不失盎然的生趣,深得大自然之神韵。
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与形体塑造上,徐鸣表现出卓越的独创性,中西合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对光、色、形、境的实验性表现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和课题。对光源与色彩的敏感源于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徐鸣孜孜不倦的对自然外光进行研究,将外界瞬息万变的光线如实地表现在画布上,使整幅画面充满透明感与动感,面对作品仿佛能够嗅到自然界泥土的芬芳。不仅如此,徐明还对油画颜料与中国画的笔墨进行纯粹媒介化的表现,颜料的堆砌、墨法的渲染、一个色块、一片墨迹,这些在传统绘画观念中仅被视为表现技巧与手段的媒介再次得到了彰显,成为了独立的艺术,从而也使艺术形式得到了纯化。色彩与外光得到了至善至美表现的同时,徐鸣并未像有些画家那样一味追求光色的表现而忽略了形体的塑造。形的把握是传统绘画的基本要求,徐鸣在探索多样化表现手法的同时并未脱离艺术的本质。他的画,近观如朦胧印象,远观则活灵形象跃然纸上。
意境是传统中国画的灵魂,意境的创造也一度成为中国画格调高低的品评标准,而徐鸣成功地在油画创作中营造出了中国画般的空灵意境。尽管画面不留一丝空白,他那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形象依旧给我们留有无限遐想的空间,顿觉油画的笔触充满着中国画般的精气。徐鸣并非为了艺术而艺术,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渗透着对他对生活与艺术的感悟和认知。老庄的空灵、佛教的禅定、西方绘画的精准,这些观念于有意无意之间渗透到作品的每个角落,看似无我之境,实则处处有我。这样,艺术家的主体性与创造力才得以展现和发挥,使他不断地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于艺术中体味生活。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